
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,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.文章提出海洋负排放相关的八个基本路径,包括陆海统筹减排增汇、海洋缺氧酸化环境减排增汇、滨海湿地减排增汇、养殖环境减排增汇、珊瑚礁生态系统减排增汇、海洋地质碳封存、海洋碳汇核查技术体系,以及海洋碳汇交易体系和量化生态补偿机制等;旨在抛砖引玉,引发研讨、推动研发,不断细化和完善海洋负排放方案,为落实碳中和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.
基本信息
题目 | 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 |
文献类型 | 期刊论文 |
作者 | 焦念志,刘纪化,石拓,张传伦,张永雨,郑强,陈泉睿,汤凯,王誉泽,董海良,唐剑武,叶思源,董双林,高坤山,张继红,薛强,李琦,贺志理,屠奇超,王法明,黄小平,白雁,潘德炉 |
作者单位 | 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,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,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,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,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地质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心,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,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,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,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,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,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,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,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,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,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|
文献来源 | 中国科学:地球科学 2021年04期 |
发表年份 | 2021 |
学科分类 | 基础科学,工程科技Ⅰ辑,经济与管理科学 |
专业分类 | 海洋学,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,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 |
基金 |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“全球变化及应对”项目(编号:2020YFA0608300,2018YFA0605800,2020YFA0607600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UNEP合作研究项目(编号:41861144018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(编号:91751207),厦门大学地球科学部-校长基金项目(编号:20720170107)资助 |
分类号 | P74;X196 |
关键词 | 海洋碳汇,负排放,碳中和,微型生物碳泵,生物泵,碳封存,碳汇交易 |
页码: | 632-643 |
总页数: | 12 |
文件大小: | 2025K |
论文目录
1 引言 |
2 海洋负排放路径与基本方案 |
2.1 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方案 |
2.2 海洋缺氧、酸化环境的负排放方案 |
2.3 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与增汇方案 |
2.4 海水养殖环境负排放方案 |
2.5 珊瑚礁生态系统“源-汇”效应评估与增汇方案 |
2.6 海洋碳汇核查技术体系研发 |
2.7 海洋地质碳封存技术方案 |
2.8 海洋碳交易体系和量化生态补偿机制 |
3 结束语 |
相似文献
[1]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[J]. 段铸,刘艳,孙晓然.  生态经济.2017(06) |
[2]近20年来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[J]. 李青,王晶.  当代经济.2015(32) |
[3]吉林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[J]. 吴兵,包丽艳,刘艳君.  中国科技信息.2015(Z2) |
[4]疏勒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探索[J]. 曾国雄,赵国荣,张伟.  中国水利.2015(20) |
[5]浅析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[J]. 胡明明,黄淑琴,蔡长发,叶国特.  民营科技.2014(04) |
[6]浙江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[J]. 阮成宗,孔梅,廖静,周尊隆.  海洋开发与管理.2013(03) |
[7]市场导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纷争与政策选择[J]. 孙荣,张旭.  理论与现代化.2017(01) |
[8]构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[J]. 安然.  合作经济与科技.2016(02) |
[9]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[J]. 王金坑,余兴光,陈克亮,王炳坤.  海洋开发与管理.2011(11) |
[10]生态补偿机制:促进绿色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[J]. 靳乐山.  中国报道.2020(11) |